人到中老年,骨头关节常易出状况,疼痛、麻木、红肿更是家常便饭。
这背后藏着什么缘由呢?摸摸自己的关节就会发现,这些部位堪称全身上下 “皮薄肉少” 的典型。也正因如此,它们的防备最为薄弱,极易遭受风、寒、湿、热等邪气的侵袭。当这些邪气在关节处长期积聚,风湿、类风湿关节炎便可能找上门来。
在中医看来,风湿与类风湿的本质是相通的,都是邪气在关节内聚集所致。随着邪气不断增多,关节会愈发肿胀,严重时甚至会出现变形。而红肿、胀痛其实是关节向身体发出的 “求救信号”—— 红意味着体内有热邪,肿则提示体内存在湿邪。
那么,该如何赶走这些湿热呢?这里有一张良方要分享给大家。
这张专治湿热肿痛的中药方剂,源自金代中医大家张元素,后由其徒弟李东垣传承,流传至今,它就是当归拈痛汤。
其配方包含:羌活、防风、升麻、白术、知母、苍术、葛根、人参、泽泻、苦参、猪苓、黄芩、茵陈、当归、甘草。
别看方子用药较多,但每一味药的使用都有其道理,整体并不杂乱。
先来看一则医案,一位患者正是通过服用此方,有效控制了风湿病情的发展。
这位患者是 52 岁的李女士,患风湿已有 10 年。每次发病时,关节都会又红又肿。起初只是手肘和脚腕出现症状,久而久之,发展成了多关节、游走性疼痛。从踝关节、膝关节,到腕关节、肘关节、肩关节,都出现了不同程度的肿胀,且症状多在白天出现,夜晚会加重。
10 年间,李女士四处求医,中药、西药都尝试过,可每次治疗只是暂时有效,没过多久病情就会反复。这个病着实折磨人,自确诊后,李女士再也没穿过短袖,即便在夏天也裹得严严实实。本已因年事已高打算放弃治疗,但近来关节红肿明显加重,疼痛难忍,于是在家人的陪伴下再次寻求中医治疗。
接诊医师为其选用的便是当归拈痛汤。李女士最受困扰的关节疼痛、肿胀问题,恰好被此方对症解决。服药 10 剂后,她踝关节、肘关节的红肿症状得到了显著缓解。
我们再来仔细解析当归拈痛汤的配伍:羌活、防风、升麻、白术、知母、苍术、葛根、人参、泽泻、苦参、猪苓、黄芩、茵陈、当归、甘草。
羌活善于深入关节,风湿的一大特点是疼痛位置不固定,而羌活能无孔不入,起到解表散寒的作用。搭配上能祛风止痛的防风,两药合用,驱寒除湿的功效可翻倍。
白术与苍术虽名字相近,功效也有相似之处,但各有侧重。白术能补气健脾、燥湿利水,苍术则擅长胜湿、化湿浊。不同的是,白术 “守而不走”,以健脾益气为核心,是补脾的要药;苍术 “走而不守”,以苦温燥湿为主,为运脾的关键药。
猪苓和泽泻属于淡渗利湿类药材,在水肿治疗中较为常用,能帮助患者排出体内湿气。
剩下的升麻、葛根、黄芩、苦参、茵陈、知母,组成了 “清热大队”,它们能疏风散热、清热解毒。湿邪被祛除后,热邪也不会被放过。
最后用人参和当归补气血,气血充足则正气旺盛,正气足了就能更好地对抗邪气。
需要注意的是,如果关节只是肿大而不发红,大多是寒湿所致。还可以通过舌象来判断:舌淡苔白为寒湿,舌红苔黄则为湿热。
最后要提醒大家,任何疾病都需结合年龄、病程、症状等进行辨证用药,切不可照搬经方。调理过程中,也需根据病情好转情况调整组方。
东南配资提示:文章来自网络,不代表本站观点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