当终场哨声响起,记分牌定格在12-15,中国女排的姑娘们红着眼眶望向记分牌——这是她们在本届世界女排联赛的最后一战。从2-1领先到2-3惜败,这支年轻的队伍究竟输在了哪里?
首发阵容的变与不变
赵勇教练延续了分站赛时的首发阵容:主攻吴梦洁、庄宇珊搭档,副攻王媛媛和陈厚羽组成中路防线,接应龚翔宇担纲队长。这套"青春风暴"组合在首局展现惊人爆发力,尤其是吴梦洁16扣9中的高效率,让中国女排以25-17先声夺人。但波兰队主帅显然做足了功课,第四局开始针对性拦防吴梦洁的4号位强攻,使其扣球成功率骤降至38%。
拦防系统的致命漏洞
比赛中两个转折点令人扼腕:第二局17-15领先后突然崩盘,以及第四局对斯蒂夏克的束手无策。这位身高2米03的波兰接应,在调整二传后开启"重炮模式",单局轰下8分。中国女排的拦网高度不足问题暴露无遗,副攻王媛媛1米95的身高在网前显得捉襟见肘。更致命的是,当波兰队重点攻击接应位置时,我们的边拦网移动速度明显跟不上对手的节奏。
关键分的心理博弈
决胜局12平时,双方教练的临场指挥形成鲜明对比。波兰队暂停后连续布置三记快攻得手,而中国女排却连续出现发球失误和触网。年轻队员在高压下的技术变形,折射出大赛经验的匮乏。值得玩味的是,波兰主力二传沃沃什缺阵,我们却未能抓住对方替补二传磨合不足的弱点。
这场失利像一面镜子,照见了中国女排重建路上的必经之痛。当朱婷等老将渐渐淡出,新一代球员需要支付的学费远比想象中昂贵。但请记住,1981年女排首次夺冠前,也曾经历过17次折戟。今天的泪水,终将浇灌出明天的荣光。
东南配资提示:文章来自网络,不代表本站观点。